印度之声

标题:【印度不丹之行——印度第一天】
内容: 整理照片并上传至微信上,真是挺麻烦的,这些照片,不仅有我拍的,也有团友拍的,大家先在微信群里共享,然后我再倒腾到电脑上,再通过微信公号的编辑功能上传。照片太多,我又有选择困难症,真是抓狂。有时,竖版照片怎么传都是横躺着的,不能让大家都歪着脖子啊,还得先剪切一下。
除了传照片,还得简单解说一下,方不辜负这趟旅程。
好吧,先表表功,然后请大家理解,我分期分批“慢慢来”的原因。

还是先以一张合影来震楼。

背景是印度门。实际上是印度最大的战争纪念碑。是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和阿富汗战争中,与印度帝国激战中失去生命的英藉印度陆军。随着印度的独立,印度门成为印度的无名战士纪念碑。
在这些景点,会有很多印度青年拿着相机来为你拍照,当然是收费的,这是他们挣钱的一种方式。
还有年轻女孩兜售一种叶子制成的特殊颜料,趁你不备,涂在你的手上,我们好几个人都被这样“突袭”了,吓了一跳。当然,这只是推销手段,并无恶意,你只需要摆摆手说NO就行了。

不过,我不知道这种颜料的威力,当时没有纸巾,就等到了车上再擦,谁知不仅擦不掉,洗也洗不掉了。后来问了导游才知道,这种颜料,越是被太阳晒过,粘着力越强,要一周后才能消失。
请看图时,只注意颜料就好,忽略我的肥手。

我们到了印度,正是凌晨时分,接站的印度导游小七为我们送上了花环。

照片里的小男孩是印度司机大叔的助手,一路很辛苦,所有的行李都是他拿上拿下的。他和司机大叔坐在酷热的驾驶室里,而大巴的空调车厢和驾驶室隔着一道玻璃门。问了导游小七,为什么大巴车这样设计,小七的中文不足以回答这么复杂的问题。他隐约着提到,这和印度人的传统习惯有关,也有等级划分的原因。总之,我们挺过意不去的。所以,最后一天道别时,我们很多团友自愿地送上了临别的小费,以示感激。

我们去的时候,正赶上印度的雨季,所以,天气无常。第一天,就赶上下雨,顾卜特高塔的遗址在雨水湿润下,更朴拙沧桑了。



在这里,小松鼠是很调皮的,到处钻来钻去,有时就在人的脚边逗留,完全不怕人的样子。看我把镜头对准它,它竟然摆起了POSE——老板,请来一张正面免冠照。



冒着大雨,我们接下来去了德里的印度教最大的寺庙——阿克萨达姆神庙。但是,这里非常严格,不准带相机、手机、一切电子设备、食品、饮料、背包,还有雨伞。在进入大堂时,还要脱鞋,于是,我们一干人等,光脚踩在湿滑的石头路面上,淋着大雨,象当地虔诚的教徒一般进去参观。出来时,小朋友还滑了一跤,以作纪念。
所以,我们没有能留下任何影像资料。我记忆最深刻的,竟然不是里面的金碧辉煌,而是从外面湿冷的石路上踏进室内时,地面温暖的触觉。
这是我们在此行中,淋的第一场雨。后面,还有N场雨等着浇灌我们呢。所以,提醒以后想去的朋友,请记得穿好雨衣。当然,如果连帽子也不准带的地方,就请自备姜茶吧。
评论(0)条
发表评论

管理登陆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