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声

标题:印度:青纱帐里大国梦
内容:导读:印度是“一带一路”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长率7.5%,超过中国的7.3%。印度大国时代似乎即将到来。那么,印度崛起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一种必然”?


印度
帝国之梦
尼赫鲁曾毫不掩饰的说:“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销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吸引我。我也不相信任何中间地位是可能的。”


尼赫鲁
事实上,早在印度成为独立国家之前,印度的政治精英们就抱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即要在将来使这个拥有数千年文明史的国家重现辉煌。这绝非纸上空谈。

印度政府2015发布的《印度经济调查》描绘了一份乐观的前景,宣称印度已经达到了一个“最佳切入点—这在各国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有可能最终进入两位数的中期增长轨迹”。

去年5月当选为总理的纳伦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为首的印度政府正在施行明智的改革。印度政府首席经济顾问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Arvind Subramanian)的在调查报告指出,只要政府坚持改革,并牢记机遇重大,印度经济就有可能实现每年7%-8%的持续增长。更高的增长至少也是可以想象的。印度内部及其与世界关系的改变也将是渐进的,但一种个新的力量正在崛起。印度空军司令提亚吉将军表示,“为满足经济发展与能源需求,印度的视野需要超越中印和印巴边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其战略利益……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从中亚到印度洋都应该有印度的影响力。”

发展优势
事实上,印度优势明显。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明、众多的人口资源、绝佳的地缘优势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必将促使印度成为世界大国。
资源优势:印度国土广袤,国土面积316万平方公里,拥有世界1/10可耕地;人口12亿,平均年龄仅25岁,人口结构合理,劳动力充足;世界银行预测,2050年,印度人口将达16.23亿,消费群体广大。

印度门
地缘优势:南亚次大陆三面环海、背靠喜马拉雅山,地理上成一个独立单元。印度在其中处于绝对的中心位置,呈众星捧月之势。印度位于印度洋北部,海岸线长达7,500公里,拥有近200个港口,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两个要害区域都在其掌握之中,本土深入印度洋达1,600公里,犹如一艘巨大无比而又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扼守在两湾之间。美国海权论鼻祖马汉说过:“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经济发展:印度独立后的3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3.5%,上世纪80年代提高到5.4%,90年代上升为6.2%,2003年达8.6%。2004年印度的GDP接近6700亿美元,居世界第10位(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印度的GDP为3.319万亿美元,居世界第4位)。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数据,按平均汇率计算,印度GDP在2007-2008年度就超越万亿美元大关。2014年第四季度,印度GDP增长为7.5%,超过中国的7.%。2015年第一季度,印度经济同比增长亦为7.5%,超过中国的7.0%。

印度GDP表现(卢比)

注:数据来源于印度统计部,美元汇率1: 40

孟买帝国大厦
军事实力:印度已拥有世界第四的强大军事力量。现役部队兵员130多万,位列世界第三;空军规模列世界第四,拥有先进的第四代战机和空中预警飞机;海军规模世界第七,是亚洲拥有航母的少数几国之一。1998年印度就已拥有核武器。

印度航母
科研水平:印度的科技人员约400万,列全球第三;印度学者出版的科技著作占到世界第八位;高素质的软件科技人才数不胜数。

人口、资源、文化的优势、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正在发力,促使印度一步步朝世界大国迈进。

发展困境
尽管印度充满自信,评论家对印度未来发展也非常看好,但印度崛起,似乎后劲不足。《红楼梦》里王熙凤讲:大有大的难处。这话同样适合印度。整体来看,印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人均资源拥有量却十分有限。激增的人口为印度此后30年经济腾飞提供雄厚的劳动力保障,不容否认的带来红利。但30年后呢?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给印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对自然资源开发力度的增加,印度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灾害不断增加。近年来印度不得不面临日益严重水土流失、沙漠化、森林覆盖率下降、草场退化、能源短缺等,这些正是人口与资源矛盾的结果。巨大的人口压力将抵消经济发展成果,就业、贫困、教育问题、养老问题、环境压力、资源压力,都将接踵而至。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假若悬而不决,件件都将是高悬印度头顶的一柄利剑。


城市边缘的贫民窟
庞大的军队好似一个臃肿的胖子,武器严重依赖进口。印度军费每年350亿(美元),消耗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经济建设资金被压缩,以至基础设施仍然糟糕。短期看似强大的军队,长期将难以维系。此外,印度经济发展过分依赖服务业,国家开放程度还非常有限,严重制约了印度经济发展的脚步。印度人引以为傲的现代民主,集中不足、分散有余,国内族群和宗教矛盾严重。2012年7月,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土著部落与穆斯林移民之间发生了激烈的暴力冲突,导致40余人死亡,数万人被迫逃离家园。

众多的民族使用不同的语言,归属不同的种姓,信奉不同的宗教,效忠不同的政治势力,结交不同宗教、民族的国家,导致在政治上分裂严重。国大党元老莫提拉尔·尼赫鲁在印度独立前曾说过,“只要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印度就不能在世界文明国家中占据应有的地位。”印度前陆军参谋长夏尔玛也曾一针见血的指出:“印度最大的弱点并不是经济,而是内部不和。印度所面临的最危险的威胁可能不是来自边界上的敌人,而更可能来自内部的民族、种姓和宗教之间的暴力活动和与日俱增的政治斗争;来自政治上不惜一切代价地争夺选票;来自掌权者与夺权者之间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近乎不共戴天仇敌性的明争暗斗。”


民族矛盾
近半个世纪以来,印度大国心态以及它对邻国的控制频繁引发周边国家的不满,一度陷入与周边国家的纷争之中。克什米尔问题久拖不决,长期与巴基斯坦对峙不仅耗费了印度的大部分精力,也拖延了印度的发展步伐,印度与其他周边邻国也存在着领土争端、河水分配、民族宗教矛盾等诸多问题, 这样,地理位置上的中心位置却成了政治安全斗争的中心,印度的地缘优势日趋成为地缘困境。印度洋上亦是如此。印度人认为,印度洋乃印度之洋,印度的“内湖”,崛起必争海洋霸权,禁止区域外国家染指。但在全球相互依赖日益加深的现今,各国早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种利益相互交织,任何一国无法也不应排外。一个世界性大国的崛起,除了强大实力,更要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众说纷纭
阿舒托什•瓦什尼:今天的印度远比1947年独立后的那几十年稳定,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是,印度面临的“生存威胁”(指该国存在的巨大地区和民族差异可能导致国家四分五裂)正在消退。
爱德华·卢斯:印度现在无所不在,经济增长速度接近10%,如果能够进行更多改革,印度经济增长率甚至可能会更高。印度现在每年培养100万工程学毕业生(相比之下,美国和欧洲各自为 10万),科技实力居于第三位—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但领先于中国。现在,在谁会主宰未来世纪的地缘政治游戏中,我们需要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加上印度。在回答有关“世纪之战”的问题时,他指出印度仍需解决一些问题:贫穷、艾滋病、环境和民主深化等。不过,总体上,他仍然相信印度的实力和长处。

美国中央情报局:印度最早在2020年就能成为全球经济领袖。

《华盛顿邮报》:“与19世纪的德国和20世纪的美国一样,中国和印度将崛起成为世界格局中的主要力量,改变全球地缘政治的版图”。

彼得·恩加迪奥:“如果不发生大灾难,印度将在30年后超过德国,成为全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独家观点
50多年来,做大国梦、实现印度崛起,一直是印度国家安全战略的一条主线。在这一战略指导下,印度在经济、军事、科技以及国际影响力方面确实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人口过多、贫富差距大、基础设施落后、传统文化根深蒂固、民族关系不和谐以及不稳的地区安全形势等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被解决,且一时都难以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虽不如洪水猛兽般来势汹汹,但也如大堤蚁穴,令人隐隐不安。它们的存在,对印度发展的约束是长期性的。印度的大国梦,也因此犹如被困青纱帐里,近在眼前却也不甚明朗。无论如何,印度人“梦”前“梦”后都必然要解决凡此种种,唯此,才能扫除障碍,真正实现大国梦。

印度的夜晚
当前,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伟大构想,印度处于“孟中缅印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共建“一带一路”对于解决印度自身问题,实现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印两国的合作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天然不凡的东方大国,有着相似的历史、文明、经历与命运,并且具有高度契合的互补性和极其深刻的经济基础。中印一旦深度合作,必将形成南亚8国+中国的新格局,16亿人口的南亚一体化巨大市场以中印合作为引擎,开创以南亚推动东南亚发展的新局面。

对印度来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印度基础设施将得以尽快完善,摆脱经济的发展长久以来的束缚;印度人口红利将持续,人口压力得以解决;周边各国因为合作使得地缘紧张局势得以缓解。习近平主席说:“中印一个声音说话,全世界都会倾听;中印携手合作,全世界都会关注。”以中印合作的巨大力量,将促进新兴广大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已经历300年巨大悬殊的力量再平衡,改变21世纪的世界大国格局及其人类发展前景。如果没有中印合作,印度的世界大国地位及其国家核心利益也达不到其应有的战略高度。不管怎样:印度是大国,但未真崛起。印度必崛起,崛起在未来。

评论(0)条
发表评论

管理登陆
返回首页